杨新的问题令刘继业很不理解,他不明白既然这位杨新杨员外已经和别人结拜过了,为什么连结拜兄弟只需结拜者情意相投,并不限次数范围的规矩都不懂。他有些疑惑的问道:“杨员外既然曾经结拜过,怎么会连这么简单的规矩都不懂?杨员外真的和人结拜过吗?还是员外看不起小将,故意找借口推搪?”
杨新闻言忙摆手道:“刘将军误会了,在下不是找借口搪塞将军,在下是真的不知道。不瞒将军说,在下及在下的结义兄弟们并非土生土长的中土汉人,而是从海外回来的汉人后裔。”
说着,杨新便把自己这些人的来历大致向刘继业作了说明,曾志林也在一旁进行了补充,并表示上次结拜是在众兄弟中唯一一位中土汉人的主持下进行的,是以他们这些来自海外的汉人对一些规矩知道的不是很清楚。自己提出结拜的建议也是即兴而发,根本没考虑到这些规矩。
听了杨、曾二人的介绍,刘继业心中的所有疑惑才算彻底的被解开了。而且,被解开的不光是对杨新不懂结拜规矩的疑惑,也包括对这支商队其他许多不同常规做法的疑惑。随着疑惑的解开,刘继业不但不后悔答应与杨新结拜,反而对自己的英明决定感到庆幸。因为,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些与众不同的人物,增长更多的见识,甚至学习一些中土不曾有过的学问和知识。
因此,杨、曾二人话音刚落,刘继业便高兴的说道:“原来二位员外及二位员外的兄弟竟然有如此离奇的经历,今日小将真是大开眼界了。没说的,杨员外这个兄弟小将是结定了。按规矩,结拜没有次数限制,只要彼此义气相投,就可以结成八拜之交。”
事已至此,杨新自然不会再推辞,也非常痛快的接受了曾志林的建议,同意和刘继业结为兄弟。随后,刘继业立即去找到小酒馆的老板,向他借来了桌案、香炉、关老爷的画像,摆在小酒馆外的空地上,又摆上了各种能找到的果品、祭礼。
点燃香烛之后,杨新与杨业(刘继业为了显得更加亲近,决定用自己的原名来宣誓)依次上了香、烧了纸,又刺破各自的手指,将血滴进了事先准备好的酒碗中,一人端了一碗酒一饮而尽。
然后二人迎着初升的旭日,面向北方跪倒在地,郑重宣誓道:“念杨新(杨业)二人,虽非同宗,既结为兄弟,则生死相托,吉凶相救,福祸相依,患难相扶,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读罢,二人向北磕头拜了八拜,正式结为兄弟。随后,二人序过年龄,杨新今年二十九岁,杨业小他两岁,今年二十七。因此就以杨新为兄,杨业为弟。
长幼既定,杨业请杨新到小酒馆中坐下,然后自己恭恭敬敬的向杨新行了大礼。行礼完毕,杨新将杨业扶起,二人“大哥、贤弟”的唤了几遍,只觉得彼此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不少。
吃过早饭后,杨新把自己与杨业结拜的事情和于文德、宋飞扬二人说了,并且将杨业请来,与于、宋二人见了面。随后,兄弟五人一起聊了很久,穿越众这边向杨业详细介绍了大家返回中土这段时间的经历,杨业也向穿越众讲述了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以杨业的豪爽性格,很快就与穿越众们打成一片,就连一向不太爱与外人交流的于文德都与他相谈甚欢。
当杨业得知于穿越众这次来汉国是为了找黄铁矿时,当即就表示此事包在他的身上。待此间事了,他就和穿越众们一起去繁峙、雁门,托那里相熟的朋友帮忙找矿。如果此地没有,他就赶回太原,去那里为他们寻找货源。对此,穿越众们自然是连连致谢,于文德更是心中欢喜不已。因为这意味着他能更早的带着货物回良乡,从而更早为他的炼铁炉和炼钢炉点火试运行。
几个人一直聊到了接近午时,才被进来报告繁峙县官差已到的杨盛打断。众人从小酒馆出来,由杨业出面与繁峙县的官差交涉,将昨晚的情况解说了一遍,又带着官差查验过了山贼尸体和俘虏,并将山贼俘虏的口供交给了他们。由于有杨业这个朝廷命官在场,所以和繁峙县官差的交接非常顺利,不到一顿饭的工夫就都交待清楚了。当天下午,找矿队和杨业一行就离开小山村,踏上了去往繁峙县的官道。
喜欢新宋英烈请大家收藏:(m.bxwx8.cc),笔下文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