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母亲突然提起这个,见赵雅芝在场,不好意思地说:“妈,老板是大忙人,哪里有时间?我都还没和他说呢。”
“他忙不忙又是一回事。你们老板对我们家这么照拂,怎么也要请人家吃顿饭,表示谢意!”林父说道。
林凤娇低头说:“还不知道能不能请得来。”
赵雅芝笑道:“他又不是神仙,有什么请不来的?这事包在我身上。”
“那就好,还是阿芝有本事。”林母夸道。
林凤娇心中有些委屈,家里父母都有些重男轻nv的观念,从xiao就疼弟弟,却对自己有些歧视。如今赵雅芝来家里,自己却反倒像个外人。
林凤娇让赵雅芝去房里休息,自己到厨房里帮忙做饭。长着粗茧的手心洗着菜叶,她心里不由得想起当初王梓钧在歌厅里一拳打翻那个对自己动手动脚的男人,脱下衣服披在自己身上的情形。
老板才是真正对我好呢!
可惜,老板好像有nv朋友了。
想到这里,林凤娇心中隐隐地有种不甘。
122【再遇丽君】
122【再遇丽君】
“老板,我们下一部戏拍什么?”白沐阳踌躇满志地问,这与当初王梓钧刚到公司时,他的灰心沮丧截然不同。
王梓钧道:“回头我给你一个剧本,咱们慢慢拍吧。公司现在人手不多,最重要的是还要招两个好导演进来,不然整个公司不可能我一个导演撑着。”
好的导演哪有那么好找?真正的好导演又怎么加入王氏这个二流靠上的电影公司。
白沐阳放下这个难题,好奇地问,“老板你下个剧本准备拍什么?还是战争片?”
现在岛内掀起了战争片的风o,已经有好几个公司在筹备战争戏了。
王梓钧摇摇头说:“还没想好,不过肯定不会是战争戏。”
今年是台湾电影井喷式发展的一年,虽然j品电影不多,但能卖钱的却兴起了一批。根据资料里的统计,1972年台湾影片海外总销数超过一百五十部,外销地区多达五十三个,总收入超过四亿元,打破了历年来的外销纪录。
要知道几年前台湾本土的电影院还要靠外片来上映!
如今虽然有《喋血孤城》横一杠,但对其他影片的影响并不太大,因为六月份还真没什么好电影。许多公司大都会等到七月学生放暑假之后,才开始陆续将自家的j品上映。虽说此时还没有暑期档这个称呼,但人们的想法却是差不多的。
今年李翰祥回老东家邵氏拍摄骗术和风月片,而嘉禾则是携李xian》大杀四方,这两个才是王氏电影公司真正的对手。
未来的一年内,将是战争片、骗术风月片和武打动作片的天下,王梓钧不想去趟任何一趟浑水,跟风没意思。
“老白,帮我约一下郑元,就是那天来参加我们首映式的记者。”想了下,王梓钧说道。
“约他?”白沐阳没懂王梓钧的意思,不过还是跑去打电话去了。
现在《喋血孤城》还在热映,王梓钧倒是不急着筹划下一部片子,而是将经历放在了创办时尚娱乐杂志上面。
做娱乐杂志,可不能随便招几个文科学生,编几篇文章就行,必须要对当下娱乐时尚比较了解的熟手。
王梓钧对现在的媒体还真不怎么熟,他首先想到《中国时报》的郑元,这个开着船首先在钓鱼岛上旗的记者。以他现在的身份,想必会认识一些人吧。
……
富豪酒店的歌厅之中。
郑元正一边品着咖啡,一边合着节拍敲打桌子。
王梓钧匆匆地走过来,满面笑容地说:“哎呀,郑记者,让您久等了。”
“没关系,是我习惯早到而已。”郑元和他握手说道。
眼前这个男人已经快五十了,文质彬彬,很难想象他居然有勇气驾着船上钓鱼岛。不过对于这种人,王梓钧还是心存敬意的。
郑元对王梓钧的印象也很好,当初王梓钧游行中枪后,第一篇在《中国时报》上的表扬文章,就是他亲自刀的。
那天的首映式,郑元也在受邀请之列,观影之后颇受震动。此时和王梓钧面对面坐在一起,不禁夸赞道:“王老板真是奇才,能将那场战役神乎其神地再现于世人眼前,是我平生所仅见。”
“郑记者谬赞了,叫我梓钧便可。”王梓钧谦虚道。
“那我就托大了,叫你一声老弟。”郑元问道,“郑某我是个直人,王老弟今天找我来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的。”王梓钧问道:“郑大记者想必听说过《良友》画报。”
“知道啊,”郑元笑道,“这画报的年龄比我还要大一岁呢。”
良友画报1926年创刊,采取当时最先进的照相制版术印刷,创刊号以影星胡蝶为封面。首印的3册两三天就卖完,然后又连续加印,直卖了7本,这在当时是非常恐怖的数据。
此后的20年间,《良友》共出172期,内容囊括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世界局势的动商各界之风云人物、社会风貌、文化艺术、戏剧电影、古迹名胜等等,可称为百科式大画报。
上至学者专家,下到村夫fu孺,凡是有华侨居住的地方都有《良友》,赢得了“良友遍天下”的美誉。各国大图书馆也竞相收藏《良友》,作为了解中国的窗口。一本时尚杂志能做到这种份上,也算是朵奇葩了。
王梓钧道:“我想办一本与《良友》相近似的杂志,但现在缺乏人手,又
喜欢台湾娱乐1971(YD)请大家收藏:(m.bxwx8.cc),笔下文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