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定了方案,郝智、姜和平以及早在其他房间里的吴帆、魏有亮和地委、行署两院的秘书长们碰头,忙碌地准备起来。负责外联的行署办公室马上给有关县领导打电话,叫他们准备现场和接待的有关事宜。有“一养三蛋蛋”的那几个县,尽量把蛋蛋们拿到公路边来展示,制造出繁荣的景象。被重点视察的退耕还林、舍饲养羊的县,要求他们安排劳力上山,营造雨季种草的场面。为了准确计算明天视察时车队走的时间,接待组的人员带着交警,按照最终确定的路线,模拟车队行走的样子,连夜跑了一圈。到第二天一大早,模拟
的人员才回到宾馆。姚凯歌拿到他们准确记录的时间表,连说大家辛苦了,先去洗洗吃早餐吧,自己却对照时间表又忙碌地修订起来。
吃早餐的时候,省委秘书长告诉郝智,肖书记原则上同意了我们昨天晚上的安排,只不过后天他准备到曾经搞过调查研究的河涧县刘家洼村去看看。郝智知道这个被国家水利部誉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村”,在他刚来路山熟悉情况时,从地区地方志的档案里看到过肖琦写的关于刘家洼村的调查报告。从时间上看,肖琦搞调研时还在中央政策研究室工作,他在该村蹲了三个月点,写出了这份很有分量的调研报告。
全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刚刚几年,路山地区曾经出现了砍伐果园、倒卖土地、毁林开荒、毁田卖土、乱垦滥牧等严重问题。但刘家洼村采取了“五个统筹、六个集中”的办法,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普遍出现的问题,不仅包产到户的农民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解放,农、林、牧、副都得到了发展,仅仅是五年多的时间,全村整体脱了贫。“黄土高原上的奇迹”,兴奋的肖琦写了这样的标题。他在文章中介绍了刘家洼村的经验,并把该村保护生态的情况和相邻的列入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的那些村的生态状况进行对比,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国家每年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小流域治理的那些村的群众,只知道依靠国家挣钱,无论治好治坏都是国家的事情,有时候在他们心里甚至希望造的林早点死了,修的地快点毁了,只要国家在投资上有愚公精神,那他们就永远有赚不完的钱,根本没有一点治理好自己的家园是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主人翁精神。抱着这样的态度,其治理效果则可想而知。而刘家洼的农民真正把保护一棵草、种植一棵树当作自己家的事情来做,效果自然好。
报告里,肖琦建议国家应该将用于小流域治理的投资拿出来,进行水土流失的预防和监督,加强这项工作的科学有效管理,从解决农民群众的生存问题入手,切实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文章强调:引导农民树立生态意识,调整产业结构,给农民找到致富门路,这远比修多少梯田,种多少树重要得多;同样,组织农民群众被动而盲目地进行人工造林,远没有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把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结合起来重要。听说这份报告在上面引起过很大的争论,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石沉大海了。近几年国家推行的有些做法,如退耕还林、舍饲养羊等和当初这个报告的设想非常吻合。有人说,如果当时早按肖琦提出来的思路去做的话,那可是少走了多少弯路、减少了多少损失呀!
肖琦来的那天晚上,张扬的警车、警备森严的街道已经惹他不高兴了,所以这以后的行动郝智都特别注意,他指示这两天里安全保卫工作一定要安排得内紧外松,让人看起来要显得很随意。特别要注意群众上访事件的发生。至于暗中采取怎样的安排,那是公安警卫部门的事情了。
没有了警笛的喊叫,车队行动却更加轻松自如。在乘车途中,肖琦表扬他们,说我们不扰民了,民也就不扰我们了,大家各行其道,各干其事,不是相安无事,都很好吗?说得满车的人都点头称是。
去刘家洼村,肖琦只叫郝智陪同。姜和平倒是想去,但还有那么多的其他领导需要他接待,他只好眼巴巴地看着郝智他们消失在视野里。
刘家洼村到路山还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到河涧县是sān_jí路面,但从县城到村里那段六十公里的路则是典型的乡村“扬灰路”。考虑到既然路途遥远地去了,肖琦肯定不会走马观花的,所以他们的中午吃饭成了问题。秘书长向他建议说,在来的路上,肖书记几次对当年在刘家洼吃过的羊r赞不绝口,还不如把午饭定在农村,最好安排在附近的乡政府。
刘家洼村周围几十平方公里出产的羊r的确很好吃,不仅没有一般羊r特有的膻腥味,羊r本身还带有一种淡淡的清香,这和这里山上野生的一种叫地窖的草有关。这种草本身是做菜用的香料,羊吃了这种香草,r自然很香。
肖琦故地重走,看到刘家洼的山头全部被郁郁葱葱的植
喜欢旱码头请大家收藏:(m.bxwx8.cc),笔下文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