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长眠在十字架下的灵魂
--
--
乱草丛中掩映着一片坟茔。
没有墓碑,只有东倒西歪竖立的十字架;
没有墓志铭,只有一个个冰冷的编号;
没有……
他们生前是战士,但死后却被烙上“p?w”的称号:
他们并不是耶酥的信徒,但却长眠在十字架下;
他们向往自由,
在天堂的路上,
他们的灵魂能安息吗?
-
-1
-
古华是被俩个警备队队员架着拖进帐篷的,几乎成了血人。一进门就被扔在了地上。
随后跟进来的王效美,嘿嘿一笑:诸位,我再次忠告大家,这里是美国人的战俘营。美国人说了,只要你们老老实实接受甄别,啊,不,美国人管这叫心理咨询。其实呢,一个逑样。不管他叫甄别,还是心理咨询,反正你们有什么说什么,别再信**的宣传,盟军是不会亏待你们的。否则,警备队的杀威棒可不是吃素的。行了,下一个。
俩个警备队队员扯起龟缩成一团的王本蛋,狞笑道:走吧,美国人等着呢。
王本蛋本能地躲闪着。俺,俺不去。
“咋,老子请不动是吧。走吧,美国人那,有烟,有糖,有苹果,等着哪。”王效美走近,拍拍王本蛋肩膀,一挥手,“带走!”
俩个警备队队员架起王本蛋连拖带拽出了铁皮房。
不少战俘蜷缩着身子,眼神中流露着惊恐、不安。
帐篷里到处是呻吟声,还有惊叫声。
赵亮痛楚地摇摇头。拖着剧烈疼痛的左腿,总算挪到了古华身边。刚才,接受了美国人的心理咨询,他也被带到了警备队,一顿杀威棒,他扛了下来,只是突围时被子弹贯通的腿生疼生疼。
古华一见赵亮,放声大哭。
赵亮轻轻抚摩着古华满是伤痕的小脸,心里如刀割般疼痛。
古华是赵亮的警卫员,也是赵亮的老连长古铁的遗孤。那年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在湘江岸边,他们团奉命掩护大部队过江,激战三天,最后只剩下了不到一个连,最后老连长……
赵亮永远也忘不了那天是1934年10月27日。
--
残阳如血。
激战正酣。
在离湘江岸边不远的一道土坡后,乘着战斗间隙,老连长找到了赵亮,向他下达了最后的一个命令:臭小子,我命令你,现在就跟着大部队转移,你的任务就是见了首长告诉他们,红一连坚决完成任务,人在阵地在,还有,我古铁生是红军的人,死是红军的鬼。
赵亮:连长,俺不是孬种,俺不当逃兵。俺……
古铁眼一瞪::臭小子,你如果还认老子这个连长,还是红一连的战士,就执行命令,记住,咱红一连不能断了种。兄弟,红一连东山再起就靠你了。”古铁拍拍赵亮的肩膀,用枪顶着大喊:“快走,走啊!”
赵亮恋恋不舍地后退着。
古铁:兄弟,别忘了,将来有可能替我照顾好你嫂子,还有孩子。
=
直到前年,xx军起义后,赵亮才从一位起义的国民党师长口中得知,当年他所在的团就参加了湘江边的战斗,老连长古铁是战到最后拉响手榴弹牺牲的。
在这之前,家乡刚解放时,赵亮曾通过组织寻找老连长的家人,得到的消息是老连长的妻子在红军走后不久,为了躲避白匪的迫害,便离开了家乡。不过,赵亮一直坚信:总有一天,他会了却老连长遗愿的。
也许是老连长英魂有灵,去年11月初部队奉命集结北上路过一个北方小镇时,赵亮意外见到了古华。
-
那天,小镇上,锣鼓喧天。大喇叭里播送着“雄赳赳,气昂昂”的歌曲,街道两旁人们挥舞着彩旗,口号声此起彼伏。
赵亮和战士们行走在街道中央。不时有老乡端水,递茶,递食物。
赵亮突然发现前面队伍中逆行过来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不时拦住战士询问着什么。赵亮眼前一亮,他感到这孩子十分面熟,紧忙迎了过去,也就在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冲进队伍,把孩子连拖带拽拉进了欢送的人流中。
赵亮心里一阵怅然。一个小战士跑了过来,递给他一枚子弹壳做的挂件。
说是那个孩子刚才让他们看的。
赵亮一下就认了出来,这是老连长的遗物,是老连长给即将出生的孩子做的。部队出发前一天,老连长回家时留给了妻子。
当天下午,赵亮在镇干部的陪同下,找到了古华。
次日,在古华娘的一再要求下,赵亮把古华带回了部队。
从那以后,古华成了赵亮的警卫员,赵亮一直象对自己儿子一样呵护着古华。鹰峰突围前,他把古华交给了刚刚归队的侦察参谋李土地,本希望古华能和师部机关的同志一起突围,可谁知,第二天再见到李土地时,他却得知,古华在突围时被炮弹炸飞了。听到古华牺牲的噩耗,赵亮痛悔不已。不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下午在美军押送的战俘队伍中,他竟然又见到了古华。
眼下,看着古华痛哭不已,赵亮只有紧紧地把他搂在自己怀里。
瘦猴瞅瞅赵亮,愤愤地:奶奶的,美国人欺负咱,这帮警备队的王八蛋也帮狗吃食整治咱,迟早老子……
赵亮示意瘦猴小声,同时警惕地四下瞅瞅。
按照美军战俘管理办法,整个72战俘营共编为十二个大队,每个大队由若干个
喜欢魂兮归来之冲出地狱的战俘请大家收藏:(m.bxwx8.cc),笔下文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