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卫)原为“北平都司七卫”,永乐四年升为亲军。
第三次扩充:公元1433年,宣德八年。
将神武前卫及亲军各卫养马军士整编为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
、武骧右卫。亲军由此增加为二十六卫。原有亲军十二卫称作“上十二
卫”。
衰败
明正统十四年(1449),明英宗朱祁镇率军亲征瓦剌。亲征军号称五十
万之重,实际包括皇帝亲军和将门勋爵们的家将,合计仅有二十三万至
二十五万左右。
皇帝亲军二十六卫的泰半精锐部队都作为皇帝的随扈一同出征。
亲征军退至土木堡时,(今北京西北怀来县官厅水库)。被早已蹲点设
伏长达一个月的瓦剌军阿剌知院部伏击。亲军几乎全军覆灭,明英宗朱
祁镇被瓦剌军俘虏。
(注:瓦剌军阿剌知院部在北京的大门口设伏长达一个多月,留守北京
的大小官佐竟然对此毫无反应,直到土木堡惨败的十天后,北京方面才
知道亲征军的全军覆没之主因,并非被追击而来的瓦剌军追上之故,而
是瓦剌军阿剌知院部伏击所致。)
皇帝亲军二十六卫并未出征,仍留守北京的部队,全部被征召起来,在
兵部侍郎于谦的统一指挥下投入北京保卫战。
此后,除锦衣卫,与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之外
,亲军二十六卫的其余各卫已混同于京营普通部队,虽然名目未改,但
已改为由兵部管理,不再是皇帝亲自指挥的禁卫军。在行政、人事、薪
饷等方面受制于文官,日见衰败,在明朝中后期已没有什么战斗力,也
鲜有提及。
上十二卫,仅剩锦衣卫继续由皇帝亲自指挥。
另有宣德八年增设的亲军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
合称四卫营,受宫内御马监太监指挥。
毁灭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3月,北京在被围攻两日后陷落。亲军各卫死
伤殆尽。
上十二卫的编制和职责
]编辑
亲军上十二卫是负责护驾左右、护卫宫禁的皇帝侍卫禁军,这些军士都
是通过精选以后经严格训练而入选的身材健壮、武艺不凡的将士。亲军
上十二卫都有严格的建制,待遇也在众军之上。
亲军从职责上可分为护驾侍卫亲军和守卫侍卫亲军;从区域上可分为宫
禁侍卫亲军和皇城侍卫亲军。护驾侍卫亲军是护从皇帝左右、直接听命
于皇帝的地位最崇高的禁卫军。护驾侍卫亲军通常是挑选健壮、英武、
勇悍的卫士充当,职责上主要是两大项:一是保护皇帝,确保皇帝及皇
帝一行的绝对安全;二是奉旨执行秘密使命。守卫侍卫亲军是以守备宫
城、皇城为主要职责;防盗、防火、防止贼寇入侵。宫禁侍卫亲军是守
卫紫禁城的禁卫军,包括巡查,守御宫门、城门,杂役等职守,负责宫
禁的绝对安宁。皇城侍卫亲军则是守备皇城,负责皇城门禁,巡查皇城
中的一切隐患,确保皇城安全和万无一失。
护驾侍卫亲军:
锦衣卫
旗手卫校尉
守卫侍卫亲军:
永乐迁都前南京紫禁城防区划分如下:
紫禁城南部:从午门到承天门左右两边,及左右长安门,至皇城东西面
,属于旗手卫、济阳卫、济州卫、府军卫、虎贲右卫、金吾前卫、燕山
前卫、羽林前卫。
紫禁城东部:东华门左右两边到东安门左右两边,属于金吾左卫、羽林
左卫、府军左卫、燕山左卫。
紫禁城西部:西华门左右两边到西安门左右两边,属于金吾右卫、羽林
右卫、府军右卫、燕山右卫。
紫禁城北部:玄武门左右两边到北安门左右两边,属于金吾卫、府军后
卫、通州卫、大兴卫。
土木堡之变后,实际继续负担守卫侍卫亲军职责的,仅有御马监所属四
卫营。
亲军上直卫各卫简介
]编辑
锦衣卫
锦衣卫起初仅1500人,设大汉将军、将军、力士众官;卫士称校尉;军
中设千户、百户、总旗官。朝廷重大典礼时,包括皇宫三大节的万寿节
、元旦、冬至和册封、祭祀、登基、传制等,侍卫3000人全值;平时则
是轮番值宿,护卫宫禁。锦衣卫自成军制,自行操练,下值后训练极严
。卫中缺额到50人时方才补齐。月粮两石。卫士们积功可升迁百户、千
户。军士、将官死亡,允许其魁梧健壮、武勇过人的血亲子弟顶替,没
有的则从军士和民户中精选。
旗手卫
旗手卫的前身是旗手千户所,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朱元璋下旨升旗
手千户所为旗手卫。旗手卫负责大驾金鼓、旗纛,统率力士随驾宿卫。
就是说,旗手卫有两大职责:主要职责是执掌御驾所用的金鼓、旗帜;
其次的职责是侍卫亲军所共同的--护驾左右,宿卫宫禁,负责皇室的安
全。
旗手卫设校尉、力士,都是从民间中选拔壮健的民丁充任。校尉的职责
是专门执擎卤簿仪仗,还负责御驾前宣召文武官员和奉旨承办特殊事宜
。在
喜欢明末之南明崛起请大家收藏:(m.bxwx8.cc),笔下文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