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敢作敢为的青年时期
这一节,我们介绍曹操敢作敢为的青年时期
易中天教授“品三国”时说,曹操生于宦官之家,家境好,人聪明,但缺乏严格家庭管教,是一个问题少年。曹操确实是一个问题少年,曹操青少年时候,确实干了不少有损当时道德水准的事件,如戏弄叔父、戏弄袁绍。戏弄叔父,这个故事《三国志》、《三国演义》都有记载,大家可以去翻书查看。
曹操戏弄袁绍的故事,是说他们两人小时候一起去偷人家的新娘,后来这新娘的家人追来了,袁绍荒不择路,掉进了灌木丛中,一时逃不出来。曹操见此,大呼贼在此,袁绍为了逃命,不惜使出浑身力气,一下子从灌木丛中窜了出来。这个故事不仅表现了曹操的顽劣或者说是顽皮,更表现了曹操的机智。遇事反应灵敏,足智多谋。这些都说明曹操是一个爱搞怪的顽劣青少年。正因为曹操青少年时期有这种顽劣性格,再加上家庭背景的影响,他这种顽劣的性格不但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教育引导,相反日益变得叛逆,以致日后为官时特别是初出茅庐时,这种个性特征尤为明显,所以才有青年时期为官敢作敢为的个性。
下面从四个方面分析曹操从出道洛阳北部尉到离开朝廷(曹操青年时期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敢作敢为的鲜明个性及其形成的原因。
第一,敢作敢为。其敢作敢为的特征可以从以下四件事看出。
第一件事是曹操出任洛阳北部尉,铁腕整治京城地区治安一事。这件事在《三国志。武帝纪》里裴松之注中有详细记载。其出处是《曹瞒传》。洛阳北部尉任上曹操做了三件事。其一,上任伊始“缮治四门”,就是将北部尉办公室进行修缮。裴松之注里强调修缮四门是强调注重公安干警的门面,注重公安干警的公正形象建设。给人一种换了领导也会换形象的暗示。其二是在门房树起了五色棒。是“悬门左右各十枚”,将“五色棒”“十根”悬挂在大门左右,可以想象曹操铁腕整治京城治安的雄心与决心。如果说这两招只是注重表象建设,装装门面,那曹操也没有什么“敢作敢为”而言。接下来的是第三招:真抓实干。当朝宦官头子蹇硕之叔父违反了宵禁,触犯了曹操的治安管理条例,曹操用五色棒将其乱棒打死,使人们由此认识到了曹操不畏权贵,严厉执法的公正、强硬的公安形象。京城为之震慑,“京师敛迹,莫敢犯者”,京城治安得到明显好转。那种为非作歹的劣迹在京城消失了,再也没有谁敢触犯王法了!
要知道,当时的洛阳是皇城。皇城脚下,达官显贵,公卿王侯,市井无赖,三教九流,充斥其中,各逞其能。这样一个鱼龙混杂之地,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有恃无恐者,无恶不作者,无不猖獗,甚嚣尘上。在曹操出任洛阳北部尉之前的几任公安局长对蹇硕叔父之流的权贵们是敬而远之。而曹操年轻气盛,不信邪,敢于向权贵们开刀,在当时的环境下,确实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敢作敢为的作风。
第二件事是任议郎时敢于针砭时弊,不断上书猛火抨击当朝权贵的罪恶行径。议郎尽管是有职无权的言官,但曹操还是那个个性,不“摧眉折腰事权贵”,尽议郎职责,一二再的上书朝廷,痛斥当朝的贪腐行径。在议郎任上,曹操敢作敢为的个性特征,在《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魏书》中写得明白。其一是为窦武等正直官僚鸣冤叫屈,敢于伸张正义。其二是对当时的**政治深恶痛绝。其三是借分析当时奇特的灾害特征之机“因此复上书,说三公所举奏专回避贵戚之意”。曹操在议郎任上敢作敢为,直面权贵,虽然收到了一点效果,但终因大厦将倾,一木难扶。最终“是后政教日乱”。
第三件事是任济南相时大刀阔斧地整治地方恶霸势力,能表现其敢作敢为性格特征的也有三件事。其一,曹操上任,面对的是济南“国有十余县”,而且“历前相不见举闻”,面对如此“脏污乱籍”的贪腐淫祀社会,曹操上奏朝廷罢免了其中的八个县官,由此“奸宄逃遁,窜入他郡,政教大行”,为非作歹的人逃走了,郡国境内平静有秩序。其二,济南盛行立祠祭祀之风,这种风气有些过分,不合礼制。曹操到位后,拆毁其祠屋,禁止过分的不合礼制的祭祀,由此“世之淫祀,由此绝境”。其三是打击富商巨贾等有钱人的奢侈糜烂的生活作风,这种奢侈糜烂的生活作风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是“奢侈日盛,民坐贫穷,历世长吏无敢禁绝者”。曹操上任秉政,对此予以了严厉打击。
第四件事情是出任朝廷典军校尉时敢于仗义执言,勇于参与斗争。有代表性的事件有两件事。一是积极参与何进谋诛宦官的斗争。二是董卓专权危害朝廷时持刀刺杀董卓。这两件事《三国演义》中都有详细记载。
第二个特征,四起四落。这一阶段的曹操经历了人生的“四起四落”。老子说“勇于敢者则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行事鲁莽,无所顾忌,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曹操这一时期敢作敢为的个性特征带来的后果应验了老子的这句话。曹操这个时候勇有余,谋不足,在敢作敢为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不少麻烦,由此带来他人生起步阶段的四起四落。
其一、一起一落。曹操在二十多岁的时候被推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在洛阳
喜欢解码三国英雄请大家收藏:(m.bxwx8.cc),笔下文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