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典等众将保得曹仁渡过河面,奔至樊城,令人叫门,不知关羽趁机夺了樊城,大叫一声,我已取樊城多时矣,冲出城来,众人一见是关羽,本来就是惊弓之鸟,没有想到窝也被关羽端了,又被关羽一阵杀得七零八落。曹仁再也无心应战,只得带着残兵败将,星夜奔许昌去了。这段故事见《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原来没有徐庶时,刘备用兵就是常规思维,兵来将挡,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而刘备的这个跑,不是主动撤退,而是落荒而逃。今天,将还是过去的关、张、赵云之流,徐庶将其分布在各个重要的岗位上,各自为战。对来犯之敌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因时、因地处置,利用晚上火攻,利用河道水淹。以智取胜,曹仁晚上来劫寨利用火的威力将曹仁烧得七零八落,又在其逃跑的途中利用水的威力将曹仁逃跑的士兵淹死大半。在曹仁倾巢而出时,又派关羽取了空城,当曹仁逃回樊城时,樊城已在关羽的手中了。这一切都在徐庶的掌控之中,曹仁似乎是被徐庶牵着鼻子走。由此验证了司马徽的那句话,过去的关、张、赵云之流,今天在经纶济世之才的徐庶善用下,真正成了万人敌。经此一战,刘备大开眼界,才明白了什么叫谋兵布阵。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徐庶要离刘备而去。徐庶临走时,又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告诉刘备,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
三、在没有认识诸葛亮之前,不知什么叫雄才大略。
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于是迫不及待地问计将安出?诸葛亮胸怀世界,纵论天下,告诉刘备怎样欲信大义于天下。这便有了名满天下、流传千古的“隆中对”。
隆中一席话,刘备恍然大悟,知道了欲信大义于天下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第一、对于曹操是不能碰的。因为曹操占尽天时与人和。天时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人和是拥百万之众,连袁绍那么强大的诸侯都被曹操打败了。言下之意,你刘备要与曹操争锋自然是不会有好下场。
第二、对于孙权,也不能与之争锋,但可以作为外援。因为孙权占有人和与地利。人和是占有江东已历三世而民附。地利是国险。要想打败曹操,必须联合孙权。以上两点是纵论天下大势。接下来的第三点是具体策略,告诉刘备革命往哪里去。
第三、既然曹操不能碰,孙权也只能以之为援,那么,革命向哪里去?诸葛亮告诉刘备,先占荆州,后取益州。荆州发展空间大是重要的战略位置。益州民殷国富,是个养兵的好地方,而且地势险要,再加上这两个地方的统治者昏庸、暗弱,是上天赐给您的好地方。为什么要向偏僻的益州发展呢?那就是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到曹操、孙权一时还鞭长莫及的地方去。
第四、是战略构想,以荆、益为根据地,厉兵秣马以待天下有变。一旦时机成熟,荆、益两州就是出师北伐的两个门户,由此两个门户向中原进军,天下就在手掌之中了。
听了隆中对,刘备终于明白了什么叫识时务。天下之大,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当做安身立命的基本的。徐州虽然是个好地方,但正因为是个好地方,所以,人人都想据为己有,实力不如人的情况下,自然守不住。也明白了什么叫雄才大略,胸怀天下,审时度势,才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安身立命的基本。
刘备有了诸葛亮,听了隆中对,才开始走上正确的革命道路。先是联合孙权在赤壁打败了曹操,有了荆州这块安身立命的基本,结束了逃亡生活。然后是在庞统、法正辅佐下夺得了益州,占领了汉中,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可惜的是刘备在占领汉中后,有点忘乎所以,在关、张先后离他而去时忘了隆中对的忠告,对孔明等人的苦谏置若罔闻,执意兵伐东吴,最后是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留下千古遗憾。
四、在没有认识庞统、法正之前,不知道什么叫做文韬武略。
孔明具有雄才大略,是经天纬地之才,是杰出的战略家。庞统、法正与孔明相比是战术家。孔明虽然在隆中对中谋划进军夺取益州,那只能算作纸上谈兵。至于如何进军夺取益州没有具体方案。尽管庞统死后,孔明带着张飞、赵云到了益州,帮助刘备打下了益州,但对于夺取益州具有决定意义的人还是庞统与法正。法正早期还是益州官员,帮助刘备谋取益州应算是吃里扒外,只能是偷偷摸摸。从这个角度上讲,真正帮助刘备出谋献策夺取益州的功臣应是庞统。庞统帮助刘备夺取益州在两个时刻起了关键作用。
其一、是促使刘备坚定了夺取益州的决心。《三国志﹒庞统传》裴松之注《九州春秋》有这样一段话,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于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于天下者,吾所不取也。”统曰:“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备遂行。这段对话告诉我们,刘备开始
喜欢解码三国英雄请大家收藏:(m.bxwx8.cc),笔下文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