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劝皇上。
结果苏吟道:“我才不去。”
“哎你……”冯深蹙眉,苏吟说:“这些个昏官,不该骂么?我看皇上直接把人砍了都不该拦!受着灾还胡琢磨这些,一个个都对不起朝廷的俸禄!”
“我的小姑奶奶。”冯深无奈一喟,“你这理儿是对,我也不为他们说话,可我怕皇上气出个好歹来啊!你听听里头那动静……”
“皇上又不是个瓷娃娃。”苏吟淡淡地给了他一记白眼,“再说,皇上刚亲政,这一趟的立威要紧着呢。皇上要冲官员发火,便让他发,真劝下来,威也就立不起来了。”
再说,皇帝为政事发着火,一个宫女进去劝“皇上息怒”?合适么?
她知道他就算是为了给她面子,都得减下三分火气。可这个时候,他最好谁的面子都别给。
于是苏吟到底也没去劝,只按规矩进去上了盏新茶。
在她将茶盏搁到案头的同时,沈玄宁骂了最后一句:“滚!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带出去,呈河南各处受灾的情况来!不然不必再觐见了!”
他说罢拂袖离去,那河南巡抚伏在地上一声都不敢吭。苏吟也没理他,端着托盘就往外去了。
但那河南巡抚一把拽住了她:“大姑姑、大姑姑……您救救臣吧!①”
第32章 尝薄粥
苏吟下意识地一抽手,那河南巡抚也意识到了自己失态,赶忙放开了她。
苏吟后退了半步,欠身道:“大人这是什么话。奴婢只是个宫女,怎么能帮得了大人?”
河南巡抚从地上爬起来,陪着笑,小心地朝苏吟拱手:“您这话说的,谁不知您是皇上跟前的大红人?”
苏吟垂着眼眸没应声,河南巡抚稍有点尴尬,又撑着继续说:“您瞧,下官糊涂,惹得圣上不快了。您帮帮下官,下官那儿正好刚得了两块上好的……”
“大人您自重。”苏吟抬手止了他的话,原就小心翼翼的河南巡抚立刻噎住了声音。
苏吟想了想,道:“皇上记挂着受灾的百姓呢。大人您若真想让皇上高兴,就从给灾民施粥的粥棚里盛一碗粥过来。若皇上见百姓吃得好、能把这灾熬过去,气儿自然就消了。”
说罢她便提步出了屋子。她会出这个主意,是为了让沈玄宁高兴。至于河南巡抚想给她塞什么,她听都不想听。
于是片刻之后,粥就被河南巡抚诚惶诚恐地送来了行馆。
苏吟估摸着沈玄宁这会儿不想再见他一回,将粥接过来,就让他回去了。然后她端着粥进了屋,笑道:“巡抚大人送了粥棚的粥过来,皇上瞧一眼?”
沈玄宁正坐在罗汉床上看折子呢,手边的榻桌上全是笔墨纸砚。一听这话倒眼前一亮,抬眼看了看,立刻拿开了两本折子,腾出了一块地方。
苏吟把粥碗放过去,沈玄宁一哂:“那么个糊涂人,朕不信他能想到这个,你出的主意吧?”
“奴婢想着,反正皇上总要问问粥的事的。”苏吟说着睇了睇粥碗,“瞧着还不错?”
瞧着是不错。虽然决计和“好吃”两个字不沾边,但浓浓稠稠的,作为赈灾所用很像样了。
在赈灾的粥上,有句俗话叫“竹签一倒,人头落地”,说的是若朝廷派钦差到灾区查粥,会拿个竹签插到粥里。竹签如果立不住,说明粥熬得太稀,官员们贪了粮款,立马就可以拉出去砍头。
——当然,这指的是粥还在粥桶里的时候。呈到碗里,碗浅粥少,大多是插不住竹签的。
但河南巡抚送来的这碗一看就稠得很,在粥桶里插竹签一准儿不会倒。
沈玄宁看得心情大是好了几分,跟苏吟说:“拿把勺来,朕尝尝。”
“您真要吃?”苏吟有点担心,怕他不适应,会吃坏。可沈玄宁执意要尝,她只好把碗端下去让宦官们按规矩试毒,然后又放了把瓷匙一并端回来。
沈玄宁不仅尝了,而且还一口一口、认认真真地把一小碗粥全吃了。
吃完后他沉默了好半天,苏吟在旁瞧着他,迟疑着唤了声:“皇上?”
沈玄宁一喟:“就这么一碗粥,就能让灾民咬着牙活下去。朕在想,山西巡抚花费人力物力给朕送牛肉和葡萄的钱,能换多少碗粥。”
“……皇上别钻牛角尖。”苏吟哑音一笑,在他对面坐了下来,“
喜欢御前美人请大家收藏:(m.bxwx8.cc),笔下文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