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地图、大汉地盘大小和争霸辽东、俯瞰天下之事。
还好,刘良很看好顾雍,此间也没有什么外人,并没有当场怪罪口无遮拦的郭嘉三人。
但是,刘良也绝不是什么善茬,锱铢必较、睚眦必报的他,心中的小账可都给记着呢,反正以后有他们三人谋臣倒霉的日子!
顾雍虽小,但也是个沉稳大气的人,头脑与心智,可谓是才思敏捷,心静专一,显有事物可以动情于他。
但是,当听闻,外间还有那么多国家和势力,正在预谋、敌视、觊觎大汉,淡定如初的顾雍真的坐不住了。
顾雍终于认识到,眼前这位师尊女婿,东莱神童公子无,绝非普通少儿天才,他之所想、所要做的事情,开历史之先河,亘古未有之创举,绝对是突破天际的想象!
他可是十分清楚,刘良邀请卫胥带走一大堆造船业工匠的事情,别人或许不会在意这些,但敏感的他可是觉得很是意外。
现如今,得此惊天消息,再回头看公子无所做之事,莫不是为了攻略辽东而做着准备。
看到公子无并非是夸夸其谈、纸上谈兵之空想家,而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付诸于行动,作为热血青年的他,又怎会错过这个天赐的机会?
于是乎,尊崇国家利益,有着愤青情怀,做事果断、干巴利脆的顾雍,纳头便拜,直接把自己这一脉的顾家势力,投入以东莱公子无所指挥的旗帜之下,真正的成为东莱刘无麾下的一员。
后世顾家子孙,赞其先祖此举:“犬马之决,至忠至贤,礼乐盛世之开创者典范!”
人家顾雍可不是说着玩的,拜主后,连老母的意见都不咨询,直接拿出家赀清单,召集直系亲属和扈从家眷,把自己的身家,全部捐献出来,当真是死心塌地、义无反顾!
刘良可不是刘大耳朵,不可能占这便宜,他在乎的可不是什么钱财,而是真正的人才,自然不接受顾雍这种豁出去的投诚。
几番争论后,架不住顾家哥俩的嘴皮子够用,最终刘良还是败下阵来,但他还是要紧牙关,立下规矩,只同意先借用顾家的流动资金三亿钱以便周转,而其余的固定资产,则誓死也不侵占。
见主公如此坚持,顾家兄弟也算是了解了刘良的底线,更加的对有原则的主公满怀信心。
你别说,年轻人做事的效率就是快,顾雍连夜调动人手,召集所有直系的人马,前来顾府听命。
对于那些犹豫踌躇之人,一概散发金钱,打发出门,剩下的都是铁杆的支持者。
据伊籍事后的统计,当夜顾家上上下下三百多口,足有七成人员听候调遣,毫无怨言的跟随家主前往陌生的东莱,只有少数人不愿背井离乡而留在此地打理一些固定产业。
七成?
看上去可能不多!
但如此举家迁徙的大事,能够得到家族七成以上的人脉支持,从中可以看出,顾雍年龄虽小,但治家的本领却是毋庸置疑的。
刘良拜见顾母,与之详谈了自己的抱负,以及目前大汉的不容乐观的局势,最后稍稍解释一下,顾雍此举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真心真意的想要为天下百姓做实事。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老夫人一点反对的意思也没有,反而盛赞了自己的儿子,觉得儿子是个男人,是个真正做大事的君子。
不得不说,家庭教育对于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爱孩子的最佳证明,就是信任,无条件的信任!
第二日,并没有如期离开吴郡,是因为有着太多人赶来投奔,刘良不得不延期一日。
顾府的效率最高,经过连夜的动员,已经统计出详细的数字,除了以一位管家和几个亲眷为首的人马,用于处理土地和商铺这些固定资产外,剩下的一共六百四十七人,全部随大部队前往东莱,这里面还包括不少顾家多年的佃农跟随。
顾家的突然举家迁移,对于吴郡可谓是大事,其余的陆、朱、张三家的长老都闻讯赶来,他们一致认为顾家小子任性败家,碍于地主情面不得不前来“规劝”一番。
美其名规劝,其实这些人就是来占便宜的!
要知道,吴郡四大家族可是为顾家为首,虽然顾家的老爷子死得比较早,但百年的势力却绝不容小觑,眼下他们最在乎的就是,买下顾家走后留下的大把土地,以及商业贸易留下的空缺位置。
就在顾雍忙着应酬这些贪婪的三大家族长老,而刘良这里却是捡了一大漏。
什么大漏?
吴郡还有什么能让刘良看上眼的人物?
莫不是吴郡富春的著名人物,现今还属于寒族的东吴孙家!
也是凑巧,孙坚的老婆吴夫人,正带着六岁的小霸王孙策,以及小妹(此时未嫁的吴国太)、小弟吴景和一些当地的武者豪强,想要借道吴县,乘船水路于广陵,然后陆路前往下邳,投奔正在任职下邳丞的孙坚。
经过小碎嘴顾徽的介绍,刘良了解到,作为寒族庶民的孙坚,原本是个倒插门的存在。
原来寒门出身的孙坚,在吴郡富春一代的名声并不是太好,属于当地领着小混混收盐税的小吏,类似于后世灰社会的那种流氓头子。
孙坚看中吴夫人的样貌和吴家“国姓宗族”的地方声望,想借此鲤鱼跳龙门的机会,提高自己最需要的声誉和影响力。
谁想,吴家毕竟是春秋时期吴国第一位国王的直系后裔,虽然势力只局限于富春、余
喜欢三国之无良皇帝请大家收藏:(m.bxwx8.cc),笔下文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