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上过高中历史的孩子,对上个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一定不会陌生。这场持续数年、把西方数得上号的强国都扫荡了一遍的经济危机,作为资本主义的黑历史,高中历史试卷尤其喜欢考,简直就是传说中的送分题!
正是由于经济危机这道送分题如此的深入人心,以至于纳吉尼作为一个不完全失忆症病患,当院长宣布由于政府削减开支,孤儿院的救济金和粮食补助已经完全停止发放时,她脑海里居然自动自发的默背了一句“经济大危机最主要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
不管怎么样,日子更艰难了。
纳吉尼用比学英语快上十倍的速度学会了挨饿这项技能。一开始大家都拼命的喝水,可是很快就发现跑厕所消耗体力的速度比用水胀饱肚皮的速度更快。于是大家一夜之间就成为了科尔小姐一直渴望的绅士淑女,说话轻柔,举止缓慢。
但这种风潮在活计越来越重的孤儿院没有持续多久,为了防止细菌感染而没有钱看医生的窘况,孤儿院不得不停止了分拣垃圾的安排。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仿佛一夜之间多起来的活计,没玩没了的刷洗鞋帽、缝补臭烘烘的衣裤、去铁路上捡掉落的煤渣……
但如果只是物质生活的清贫,也许日子还不会这样难熬。孩子们恨透了新来的巴布斯,这个在英国教育公社运动中接受了基本教育的煤矿工人,热衷于从广播和报纸上获取时事消息,并因此成为了一个激进的爱国主义者。在他心里对于祖国存在某种狂热的渴望,但显然在这个有钱就有一切,穷人必须接受一切的国家,这种模糊的渴望没有丝毫的成长空间。
当大人不得不承认人生的失败时,总是很自然的把愿景寄托在孩童身上,这种惯性也许连巴布斯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但出于这个原因,再加上某些隐秘的人性弱点,在面对孤儿院这群貌似可以完全掌握在手中,并且随意摆弄的孩童时,巴布斯不自觉的显出了他性格里严苛的一面。
他要求孩子们每天五点起床,跟着他沿着清晨的街道跑上几英里,然后回到孤儿院,男孩子们不管多大都被要求洗冷水浴,以锻炼他们“强健的体魄和坚韧的心智”。
由于现在整个伦敦到处都是四处闲晃的失业人群、流氓、投机者……所有孩子不得随意外出。过去老奥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时代结束了,孤儿院前所未有的封闭起来,在穷的每天都有可能揭不开锅的情况下,巴布斯甚至搞到了一把新锁来显示他的决心。
不是没有过反抗,但在第一个敢在晨跑时偷溜的小滑头被抓住,当着整个孤儿院孩子的面被巴布斯拿桦树皮狠抽了一顿之后,更为严苛的守规矩似乎也不是很难的一件事,反正大家也饿的没有精力去思考了。
在院长不知何故默许了巴布斯的“改革”的情况下,时间就在这种焦虑和绝望的发酵中悄然流逝,但跟生存相比,似乎一切又都不值得计较。
回顾1931——1933这几年,最大的问题始终是饥饿,一天只有一顿是家常便饭,断粮也时有发生,以至于连最守规矩最胆小的孩子都开始在晨跑这短暂的时间里趁巴布斯不注意翻找街上的垃圾桶,但随后就被证明孤儿院实行禁闭令的意义之一就是不让饿昏了头的孩子们出去乱捡东西吃……
而在纳吉尼的记忆里,这段日子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熬。当她第一次在大街上看见饿死街头的儿童时,她甚至对沃尔产生了一些类似于归属感的情绪。不管在什么时代,一个心怀感恩的人总是更容易活得快活些,纳吉尼很庆幸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更何况她还遇到了汤姆,一个在孤儿院连耗子都绝迹的情况下还能弄到麻雀和青蛙来填肚子的男孩。
在贫乏的岁月里,连一根蓝冠山雀的尾羽也能让人开心上一整天。在无数个相伴相依的日夜里,她常常望着男孩瘦弱的身影想,这个孤独的小男孩需要一个伴,而自己又何尝不是?至少纳吉尼已经知道,艰难的岁月使自己和汤姆产生了某种温柔而坚定的联系,大概一生也不会改变了。
当情况不能更坏时,就只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经济终于有回暖的迹象,世界又开始显露她美好的一面。
1934年,春末夏初。
“格林——咬啊!”
纳吉尼用树枝夹着捕鼠夹抓到的老鼠,悬在手臂上方,一晃一晃的逗弄盘旋其上的青蛇。可后者不知怎的,不管怎样就是不理她,懒洋洋的毫无生气。
“汤姆,格林是不是病了?”女孩子转头去问坐在桌旁看书的小男孩,语气里难掩焦急。“自从上次格林走丢,在后院的水沟被找回来之后它就一直这样,难道是感染了什么细菌吗?”
男孩子合上书,走到纳吉尼旁边,看了看懒洋洋的青蛇,沉默半晌,还是冷静的开口。“上次它不是走丢。”
“你说什么?”纳吉尼扯出一个勉强的笑容。
“它想离开。”汤姆的语气四平八稳。“它已经陪了我们四年,这种体型的蛇寿命最长不会超过十五年。四年,近似于它四分之一的生命。看来它觉得,用来报答我们的救命之恩已经足够了。”男孩子嘴角挂上一抹嘲讽,眼神开始变冷,“它早就想离开了,从它完全学会捕食开始。它不喜欢这里,孤儿院没有树丛和湖泽,不适合它生存。”他盯着纳吉尼的眼睛,“它母亲只是需要我们看顾它长大
喜欢HP同人之雾都孤儿请大家收藏:(m.bxwx8.cc),笔下文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