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应力打开,一股潮湿的发霉的味道混杂着细小的灰尘颗粒扑鼻而来,陆岩连忙捂住了抠鼻,向门内跨了一步,也许是安装了某种感应装置,屋内的灯光自动打开,虽然光线依然微弱,但原本漆黑一片的房间瞬间让人感觉敞亮了不少。房间面积不大,格局也很简单,和印象中的办公室类似,中央整齐摆放着一排排档案架,档案架上凌乱排列着一个个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文件盒。在房间的一侧放着几张老式的办公桌,前后共有三张,每张办公桌上摆放着显示器、文件夹和一些纸张,看起来这里曾经有人工作过,但桌面一层灰白色的灰尘和显示器上的蛛网说明工作的人已经很久没有来过了,整个房间越向里走霉味越是浓重,这里的空气似乎已经凝滞了很多年了。
陆岩试图打开其中一台电脑,也许是年久失修,早已没有了响应。他走进档案架之间随意浏览,有些文件盒标注了名称,有些则没有,还有些零散的资料随意散落在档案架上。陆岩随手取下一个绿色的文件盒,抖了抖封面上的灰尘,打开文件盒,里面满满当当塞着各种文件,文件纸已变成了浅黄色。陆岩抽出其中一份,是关于一个水坝工程的环境评估报告,看到日期,陆岩大吃一惊,这份资料的落款日期是2063年,对于这里来说,这竟然是一份150年前的资料,一般的档案资料都有固定的保存期间,短则3年,长则10年,即使是需要长期保存的档案,也很少会超过几十年,这份普通的环境评估报告竟然保留了150年,其中难道有什么特殊原因?陆岩翻了翻相邻的其他资料,内容均是普通平常,但年份却也都是百年以前,而且纸张只是颜色泛黄,掂量掂量依旧韧性十足。
他沿着档案架继续向前,看到了一个黑色的档案盒,这个档案盒的外形与其他的不太一致,它的背脊呈圆弧形,在档案架中额外显眼,陆岩将档案盒打开,里面只有一张薄薄的纸,是一份董事会决议:
“9月13日召开了董事会第9次会议,会议由董事长袁承志主持,所有11名董事均到会参加,会议达成如下决议:一是一致同意对新希望集团进行资产重组;二是增补祝克文为公司董事;三是通过了对大田河谷隧道工程的审计报告;四是同意对探索科技公司增资15亿元;五是原则上通过‘离星计划’重启项目。2122年9月14日。”
自从上次发布会结束之后,陆岩再一次看到了“离星计划”,这项计划能被拿到董事会上进行讨论,可见分量轻重。陆岩想到蓝迪对“离星计划”的介绍,作为医疗技术方面的一项科研项目,时间跨度如此长也属正常,这类的项目往往需要占据公司50%以上的资源和精力,但在陆岩观看的公司宣传片上却对这个计划只字未提,也没有发现与医疗技术发展相关的介绍,实在有违常理。
陆岩随手取下另一个文件盒,打开里面的一本笔记:“第73次测试,我们又一次失败了,精度依然没有达到要求,此次实验使用n1h1号病毒样本,实验体为三月大小白鼠,消除病毒的准确率为34%,这与目标的70%相差甚远。在实验结束后的例行会议上,陈组长建议抛弃‘公式’,由我们自己重新研究确定精准度的方法,这个提议受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公式’是我们这一项目开展的基础,也是这项技术能够继续推进的钥匙,我认为这个‘公式’没有问题,我们只是需要对‘公式’再完善,但现在还没有任何思路,整个项目组的气氛消极和沮丧,我们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完成,也许它永远实现不了。”
这份笔记没有落款也没有时间。陆岩将笔记随意向后翻阅:“我从没见过这种景象,这应该是超自然的现象,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与我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规则完全不同,他们想把小李救回来,但没有人敢上去抓住他,大家却只能站在那里眼睁睁地看着他的右臂一点点的消失,就像是被某种力量慢慢蚕食分解,我害怕在继续下去了,我害怕。”这篇笔记的字迹通篇歪歪扭扭,记录人似乎很紧张忐忑,他们的实验一定是遇到某种不能解释的意外。
陆岩将笔记翻到最后一页:“又一个人倒下了,虽然他不在我们组,但我感觉他就在我的身边,我们对实验都产生了恐惧,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也许下一次实验会有更多的人死亡。今天我听到了一个消息,也许是一个好消息,对于实验中接二连三发生的事故,据说有关部门即将进行调查,实验也将无限期暂停。但伴随这个好消息的还有一个坏消息,公司已经没有经费再支撑这个项目了,也许不出三个月,公司就将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了,我们这帮活下来的人即将面临的是无家可归。”
陆岩合上笔记,发现在封底上写着“离星究竟是为了什么?”在这句话下面还有四个歪歪扭扭的字:“我知道了。”这四个字笔画连在了一起,最后一个“了”字拖到封底下沿,看得出写这四个字时非常慌张,也许是发生了什么事迫使他必须停笔了。封底上的“离星”两个字再次引起了陆岩的注意,难道这是“离星计划”的笔记?笔记的作者也许是“离星计划”的研发人员,“离星计划”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重大事故?作为一个医疗技术项目,这的确让人费解。
陆岩放下笔记,翻看文件盒中的其他文件,都是一些技术文件和简报,其中还有一张发了黄的集体照
喜欢离星计划请大家收藏:(m.bxwx8.cc),笔下文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