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上面种种原因,加上电影上映的日期已经定在了12月10日,所以两边都很干脆的从感恩节开始在这上面保持了沉默,再次不约而同地静待正片上映。
能让两国媒体为一部电影如此默契,在好莱坞也算是头一个了吧?阿德里安难免在心里如此想到。不过得意归得意却没有忘形,所以他也保持着平静,在上映日之前决口不提,甚至连首映式都否决了。就凭两国媒体的关注程度,宣传已经足够到位,而且这不是以票房为主的商业电影,营销手段用多了很有可能会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
于是,就在一片显得诡异的平静中,时间走到了1992年12月10日。
如同一样低调的在全美600家院线上映了,虽然20世纪福克斯作为发行方想了很多办法,但毕竟是文艺剧情类的小众电影,院线老板不可能一开始就划出如此多的电影院。
但是,让无数伸长脖子等着看好戏的人跌破眼镜的是,即使电影很小众即使只有600家电影院放映,可周末票房却依然拿到900万美元!而周的总票房更是达到1000万!居然在大片云集的圣诞档期抢下了北美票房排行榜第十的位置!
这个数据对一些大片来说或许不怎么够看,但就小众的文艺电影而言已经是相当的惊人了。不过,会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上帝要人们去电影看这部电影,从观看过后的影迷的感受就可以知道原因。
“我一直对阿德里安的电影充满了兴趣,他是个天才,他总能讲出许多有趣的故事,但太让我失望,平淡无味,既没有激情也没有起伏,结尾的时候稍微好一点,但完全不符合逻辑,早知如此我是不会来看的。”一个影迷在接受采访时如此说道。
“汉尼拔教授和奇才导演的合作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这是让我进电影院的最主要的原因。可结果相当的失望,我完全不知道阿德里安为什么会讲这样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汉尼拔教授也完全失去了应有的风采,太让人失望了!”这是一个中途退场的影迷的感受。
当然,也有叫好的人,波士顿的一名哈佛大学的讲师就认为阿德里安做得很好:“他完全把握住了想要表现的东西,将这部电影制作得宛如艺术品一般的精美,我想天堂里的福斯特应该很高兴看到阿德里安改编的这部。”
可惜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绝大多数人都表示对电影非常失望,原因归结为一点就是:剧情温吞如水,基本上没什么能吸引人的起伏。像第二个影迷那样,看了三分之二就退场的在各个州都大有人在,于是难免有人调侃阿德里安在透支自己的声誉。
然而,即使这样,在第二周周末的时候,的本周总票房依然稳当当的拿了1000万!两周总和就是2000万美元,基本上收回成本已经不成问题了。
这又是个让人目瞪口呆的结果,但要仔细思考的话也不奇怪,首先是,因为周大好的开局让院线增加到了1000家;其次,阿德里安从90年到现在累积起来的声望,以及那么多让人惊讶的光环——三年内将欧洲三大电影节参加了个遍,不仅都有斩获还拿到了金棕榈大奖,最后还是奥斯卡最年轻的最佳导演提名——让那些影迷就算听闻有多么平淡,依然会忍不住心生好奇的去观摩。
当然,除此了以上两点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媒体和评论家的评论。
和大多数抱怨连连的影迷们相反,美国媒体这次基本上是一边倒的夸赞和吹捧,上映多少还有10到20的评论家对其提出过批评,但现在,这个比例已经缩小到了1,也就是说差不多99的评论家都对持肯定态度。当然,那些向来喜欢唱反调又或者以哗众取宠为卖点的小报不在其中。
“这是一部相当精致的作品,阿德里安牢牢地抓住了福斯特在中想要表达出来的情绪,并将其完美的转化成了图像和声音。是的,这部电影的情节很平淡很无趣,也没有那种能充分调动观众情绪的地方,但正是这种平淡才是和电影的真谛,只有在这种平淡当中我们才能看到这部电影真正想说的那些,压抑的、沉重的、充满着隔阂的东西!谁也没有想到阿德里安真的能将成功的搬上屏幕,那些曾经嘲笑和质疑他的人这个时候都可以闭上自己的嘴巴了。”
——凯文·詹姆斯
“坦率地说,我从未想过这样一部精致的、充满着原汁原味的维多利亚风格的电影会出自一名美国导演之手,从到现在阿德里安总能让人感到惊喜。和福斯特的其他不同,爱情在中仅仅只是点缀,的还是在讨论着人生、社会和阶级,亨利不是个好人也不算是坏人,他对玛格丽特的追求是真的,他对前情人的冷酷也是真的,他看不起穷人,认为穷人就是穷人。而玛格丽塔则是温婉的含蓄的,始终在尽力的疏导着这尴尬的关系。
三位主要演员的演技都相当出色,安东尼的出色的发挥让他和去年的汉尼拔教授完全联系不起来;而艾玛·汤普森饰演的玛格丽特虽然相比稍微活泼了一点,但无损她的演技,她是这部电影中最棒的演员。凯特·贝金赛尔同样将敏感而热情的海伦诠释得很深刻,不过有时候用力过猛显得有些刻意,不如安东尼和艾玛娴熟。
总之,阿德里安再次给了我一个惊喜,真希望以后还能有这样的惊喜。”
——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
总之,美国主流媒体上一片赞誉之
喜欢好莱坞之王(全)请大家收藏:(m.bxwx8.cc),笔下文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