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谈太炎,录孙思鹁(至诚)《谒馀杭先生纪语》,昨承姜亮夫君(寅清)由巴黎来书,对此有所引申补充。二君同为章氏弟子,均笃于师门,风义足称。兹录姜君来书如次:
顷于《国闻周报》二十五期,读大著载同门孙思鹁《谒馀杭先生纪语》,论某公好奇一段,有“今则以今文疑群经,以赝器校正史,以甲骨黜许书,以臆说诬诸子”云云四语,细采文义,观语气轻重急徐之间,与不佞所闻于先生者,小有同异,岂弟子退而异言者欤。此四语适为不佞所曾轻尝,而三数为先生所申诫,又为近来学人所执以为先生疾者,不敢秘其所闻,一任世俗耳食之言,厚诬先生。然先生自有千秋,亦不敢为调停之说,以取售于当世。敢举其平日待坐所闻一二事,为阁下陈之:
(一)以今文疑群经先生于经为古文家,此举世之所共知,而壁垒甚严,亦举世之所共知,然于今文家之严守家法者,亦未尝轻蔑。忆井研廖先生既殁,有欲求先生为墓文者,不佞以此进叩,先生惘然相语曰:“季平墓志,非我亦不能为。”而于南海立说之不纯者,则颇见诋讥。至廖康而后,先生未尝以经今文家许人,今人亦实无一以今文家之立场疑群经者。疑群经者钱玄同君号为魁首,钱君固先生弟子也。故“今则以今文疑群经”一语,似觉轻重之间,尚可商量。忆初谒先生时,以治经请,先生言以经视经,则宜守家法,不可自乱途辙,杂揉今古。盖不佞亦尝请益予井研,故先生以此绳之也。大抵先生于当时之说经者,皆病其杂乱抄撮,不见矩郑非必如早年于今文家之说一意作主观之批评也。
(二)以赝器校正史此与下文“以甲骨黜许书”二语大为当时学人所诟病。盖先生早年于此固曾张其挞伐,盖阮吴诸家之说不足以服人,而甲骨出处不明,又无其他有力佐证,当时唱之者如刘铁云辈,又非笃行纯学之士,孙诒让亦谨严无他规模,以一融通四会之学人,欲其贸然承认一种新学问,有所不能,亦有所不可,故早年之指陈吉金甲骨之弊者宜也。近年来铜器甲骨之出土者日多,研治者途术亦日精,先生于早年之说,似已不甚坚持。忆二十二年上海同福里座中,偶谈及先生为某氏跋散氏盘中语。先生曾言许叔重《说文解字》亦采山川鼎彝,故金石非不可治,惟赝器太多,辩别真伪,恐非目前世人学力所能及,故以证文字大体尚可寻其鳃理,以证史事终觉不安。证史不安云云,则谓先生蔑弃鼎彝,不如谓尊史过甚为能得其实。先生民族思想最切,近来国事日非,故其缅怀故国之情益甚。晚年以读史召群弟子,而于含“刚中”思想之儒行一文,复数数为世人唱导。其救民之忱,非哗世取宠者之所能望其项背。
(三)以甲骨黜许书先生早年之不满于甲文,其原因已如上陈,惟以其所疑至晚年仍不得解,故对甲文之态度,较吉金为严肃,而尤不喜人以证古史。忆初谒先生时,先生知不佞为海宁王静安先生弟子,即谓治小学当以许书为准。二十二年春苏州国学会邀不佞演讲,大意以甲文为中国较早之文学,杂证《八卦》后于甲文及《易》为春秋战国时术数之学。讲稿刊布后,先生大不悦,以召同门诸君。即不佞游大梁归,已传言唧唧,趋锦帆路拜谒,先生温语喻之曰:“凡学须有益于人,不然亦当有益于事。古史诚荒渺难稽,然立说固与前人违异,亦必其可信乎?治小学为读书一法,偶采吉金可也,泛涉甲文以默契于我心,出之以谨严,亦可也,必以此而证古史,其术最工眇,要近虚造,不可妄作。”继则以“食肉不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为解喻。去年有欧洲之行,先生赐之食,又温语以顾亭林、王而农相勉,复言甲骨不能相信。不佞笑以请曰:“倘有的证,足使先生信其为殷商时物,则先生亦将为之鼓吹乎?”先生笑曰:“但恐君辈终不能得的证耳。”大抵先生于甲文因其“来历不明”而疑之,并固治学谨严者应有之态度,世人方以此见诟,盖不思之甚耳。
(四)以臆说诬诸子不佞于诸子素少究心,故侍座时亦从未以此请益,惟少岁偶读《唯识论》后,因以喜读先生《齐物论释》及重释,然多不甚了了,尝一以请教,先生自谦其书为“此亦一种说法”云云,他无所闻。孙君究心诸子,平素所闻当较为多也。
总之,先生于近日学人,皆叹其根柢太浅,言经者泛滥杂抄,不明家法,究习吉金甲骨者,既好立异说,不根于载籍,而又ㄎ扯正史,以为无益而诬史,为治学者所当谨择而已。细择先生晚年言学之趣向,大约有二,一欲救世以刚中之气,一欲教人以实用之学,其归在于不忘宗邦之危。刚中则夸诬奇觚皆在当砭之列,实用则怪诞诡谲皆在宜排之数。变更旧常,不轨于典籍,或有危于宗邦者,皆为心所甚忧。此其大校也。不佞所闻如是,所关虽不甚大,然亦学术上之一重公案。孙君所记,语意有待于疏说处,故为补说如是,尚乞附尾大著,刊之周报,使世人勿误解孙君之言,则幸甚矣。途中未以书自随,故但能举此以为验。俟归国后,当为阁下一再详之。
适晤孙君,因以相示,孙君于姜君宗旨,甚表钦佩,旋来书更举师说,以资参验,亦同门切磋之雅也。故并录左:
承示姜君馀杭先生绪论各节,与弟所述小有异同。弟侍馀杭先生或后于姜君,似以姜
喜欢一士类稿请大家收藏:(m.bxwx8.cc),笔下文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