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文说老爷要过了正月才到,没想到年前就到了。真是有失远迎。”那人见陶墨好奇地看着他,自我介绍道,“我是原县太爷张经远的刑名师爷,敝姓金,老爷称我金师爷便是。”
陶墨老老实实地唤了一声,“金师爷。”
金师爷目光如炬,在三人中间晃了一圈,落在老陶身上。
老陶道:“小人是跟东家来守门的。”
他说的谦虚,但金师爷却看得出这三个人中,就属这个最难缠,当下哈哈一笑道:“老爷千里赴任,理当进屋再谈。请。”
老陶见他口中说得客气,眉目神情却全然不将陶墨当一回事,不禁暗暗皱眉。
进得二堂,金师爷突然留步,将陶墨引到上座,自己在下首陪坐。
陶墨疑惑地看向老陶。
老陶道:“少爷行了一天路,正是疲乏。师爷为何不引至内堂?”
金师爷惊得弹起来,连拍额头道:“我真是糊涂了。不过上一任张大人临终之时,一直为自己未能与新上任的县老爷完成交接官印而耿耿于怀,所以老爷若是能勉励支持,还请出示上任文书,也好让我将官印交接与大人,卸了身上重责。”
他夹枪带棍,分明不给人余地。
陶墨只好取出上任文书给他,又跟进书房,接过官印。强撑到此刻,他已有些不支,身上一阵阵发冷,牙齿咯咯得哆嗦着。他怕老陶和郝果子担心,只好退到一边,暗自忍耐。
老陶见金师爷转身要走,连忙唤道:“金师爷,何去?”
金师爷笑道:“我东家是张大人,如今张大人故去,所托之事完成,自然再无留下之理。”
老陶道:“金师爷何出此言?我家少爷新上任,正是用人之际。”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金师爷看着陶墨,嘿嘿笑道,“新老爷五千两捐了个县官当,可见财大气粗,不愁奔投之士不纷至沓来,哪里还用得上我?以我之见,在谈阳县地界,找个告状的不易,找个讼师或师爷,却是再简单没有的。”
老陶还待再劝,那金师爷却甩袖走了。
郝果子抱怨道:“这人好大的脾气。”
老陶看向陶墨,似在责怪他当时不发一言,却见他双唇发紫,眼神涣散,这才吃了一惊,伸手去摸他的额头,竟是滚烫,忙对郝果子道:“去,去请大夫!”
郝果子答应一声,连忙朝外跑去。
老陶扶着陶墨进了内屋。
他们带的行李不多,又在半路丢了些,留到最后的都是些贵重之物,值钱却不防寒。
老陶只好翻箱倒柜地找上一任县老爷留下的旧物,竟真的找出两床被子来。他连忙铺上,让陶墨躺下,将暖炉重新点起,放到床边,又亲自去烧水。
等他烧水回来,还不见郝果子踪影,想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寻不到地头。他又想到陶墨素来最怕冷,以往冬天总是蜷缩在被窝里不肯出来,这次却为了当好官,执意提前赴任,心中不禁又是欣慰又是难过。
他端着热水走到屋里,就听床上陶墨正迷迷糊糊地唤着人。
走得近了,才听他喊得是“爹”。
门外传来脚步声。
郝果子领着大夫进门。
老陶退到一边,等大夫诊脉开方后,将他叮嘱的注意事项,在心中一一记下。
等一切忙定,天色已经暗淡下来。
由于前任县太爷夫人走时将县衙大多数的仆役都带走了,只剩下两个看门的。所以老陶只能先让郝果子在外面买点吃食回来对付一晚。不过明天起来,要忙的事情可太多了。
陶墨出了一夜的汗,翌日起床觉得身体还有些虚,但精神不错,便起身披衣出门。
郝果子正端着热水过来,见他起床吃了一惊道:“少爷,你怎的起来了?”
“饿了。”陶墨转身进屋,慢吞吞地洗漱。
郝果子道:“我今早买了柴米,正熬着粥呢。”
“白粥不好喝。”陶墨下意识道。
郝果子眯着眼睛笑道:“我一会儿去城里酒家找好吃的下酒菜。”
陶墨脸色一变,半晌才低声道:“白粥也可将就了。”
郝果子小声道:“我不让老陶知道。”
陶墨摇摇头。
郝果子叹了口气,端起盆,低头出去了。
陶墨在屋里转了圈,始终坐不住,正好外头传来人声,便开门朝二堂走去。
县衙不大,分三堂。一堂审案,二堂会客,三堂内宅。
二堂此时来的正是客人。
那人见到陶墨,眼睛一亮,道:“可是陶大人?”
陶墨点头。
“小人是本县典史,崔炯。”他眼睛对着陶墨上下一扫,笑道,“原本昨夜就想着来请安,但金师爷说大人旅途劳累似有不适,只好改至今晨。大人不怪罪吧?”
陶墨看了看外头,道:“你是自己进来的?”
崔炯一愣。
喜欢识汝不识丁请大家收藏:(m.bxwx8.cc),笔下文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