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能的。利国利民,功在千秋啊。”田太监道。
平安这才从他的语气里听出了一点意思来。他笑着道,“若是田太监感兴趣,也可以一起来做。”
“当真?”田太监又惊又喜。虽说平安将自己带来这里,多少便有这样的意思,但有这种意思和开口让自己加入,中间还隔得很远。
平安笑道,“自然是当真。这么大的事情,恐怕不要耗费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我一个人如何应付得来,能加入进来的人,自然越多越好。再说,”他意有所指的看了田太监一眼,“我年纪轻不懂事,这件事情恐怕也压不住,也就是出个主意罢了。以后的事情,还得田太监您来挑大梁。”
这个念头是忽然出现的,但平安却越想越觉得不错。
他要做的事情那么多,不可能自己事事亲力亲为。而自己培养人出来做嘛,从有泰那里,平安也吸取到了一点教训,未必一切都能顺着自己的希望发展。
所以真正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把其他人拉进来。
一旦大家成为了“同志”,自然会齐心协力的去做这件事情,前面的阻力,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现在是一个田太监,若是朝臣呢?若是士绅呢?
其实平安说是要跟统治阶级对立起来,但是按照他的理解来看,阶级其实根本不是能够被消灭的东西,只要这个社会存在一天,就必然会分出阶级来。推翻了这些统治者,自然会诞生新的,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既然如此,他又何必拘泥于此?只要让绝大多数人都能够在这场变革里“得利”,到时候他们自然会身不由己的上了自己的船,跟自己绑在一起,甚至积极主动的去推翻过去旧有的一切,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第114章 把路修到京城去
对于水泥厂的安排,平安有十分细致的打算。
目前他需要田太监帮忙做的,就是沿路将自己所看到的宣扬出去,让这一路上的官员们都对平安要修的路生出好奇心。然后平安打算趁着自己回京的机会,一直将这条路修到京城去!
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平安要打个广告。
没错,就是广告。光是夸耀路有多好,是没有用的,只有让这些人切实的看到究竟有多好,他们才会愿意修。
因为这笔修路的钱,平安不会自己出,他要让沿路的官府自己来出。毕竟不管是水泥厂也好,还是挖沙子也好,没有盈利的话就维持不下去。——哪怕平安用的是最廉价的不需要支付工资的劳动力,那也是有成本的。
这些人看到了修路的好处,自然愿意掏钱。如果不愿意也没有关系,平安也可以给出别的选择,比如将给他的道路公司。不过这样的话,将来修好了路,也跟官府没有任何关系,道路公司可以自己设置关卡收费,当地官府不得插手。
以这条路为基础,最终平安的目的是成立一个大楚水泥公司和大楚道路公司。公司归国营,但具体的运营资本,却可以通过股份集资的方式,从民间筹集到,而不需要朝廷花一分钱。到时候在全国各地城里子公司,然后承建各地的道路改造项目,从中盈利,分红给各股东。
因为平安很清楚,朝廷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全部都做完了。而且这件事虽然关系到国际民生,但并不算是什么机密大事,所以让民间资本注入是个好办法。
有钱大家一起赚,等到那些士绅和商户们都习惯了这样的好处之后,再动别的地方,就容易多了。
不过平安也就是做出一个计划,到时候他会推荐田太监来负责这件事,自己不再过问。
至于道路公司的建筑队,初期肯定是要让西戎和北狄的俘虏来充当的。皇帝之前不是要求他将这些人还给当地官府吗?平安觉得,将所有权交还西北巡抚衙门或是秦州府都可以,然后再让道路公司支付一笔钱,从衙门那边将这一批人租借出来。
而自己铁矿和煤矿上用到的那一批人,也可以比照这个办理,到时候就签个二十年的合同好了,也不必担心后面再来新的长官,把这些人要回去。
既然打算让田太监来做这件事,平安就没有隐瞒,将自己的打算告诉了他。
田太监对其中的运营表示十分不解,“我收了朝廷的钱去修路,这些钱最后还是要交给朝廷,岂不是白费了功夫,将这些钱倒了一手?何不直接由朝廷出资修路?这样还省事些。”
平安只好费力的给他解释了一遍,“但是这并不需要朝廷拿出最初的资本去给你运作,你可以从民间筹集资金,支付工人的工钱,采买材料等等,等到路修好了,再由当地官府结账给你。这样,钱就活起来了。我们的目的是要让民间资本加入进来。”
“可是那岂不是让那些商人占了朝廷的便宜?”
平安觉得有点儿头疼。他不是文科生,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自己也弄得不是那么清楚,跟别人解释的时候就更是如此了。
但他很清楚,自己必须要说明白,因为这番话不光是要对着田太监说,将来更要对着皇帝,对着大臣们说。所以——就当是自己现在先练习一番吧,总比到时候支支吾吾,理不清楚逻辑让人看笑话要好。
所以平安开始思考要怎么说服田太监。
其实平安觉得很神奇,古代人认为,天下的财富是有定数的。你多赚了,那我必定就少了。所以朝廷才总说“不与民
喜欢御前总管升职手札请大家收藏:(m.bxwx8.cc),笔下文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