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确实是你的母族。”长宁公主淡淡地回道,“将心比心,若是让我对付杜家,我也会心怀不忍。更何况,你的两个弟弟王子凌与王子睦都是杨谦的师门兄弟。王子凌倒也罢了,你当真忍心看着王子睦深陷其中?说起来……当初正是你,亲自将他们送入周籍言先生门下的。也同样是你,拒绝了杨谦之邀,不愿拜周先生为师。难不成,无论母族或是父族,你都毫不在意?”
王子献轻轻笑了起来:确实是合情合理的怀疑,不是么?天下间有多少人,会视血脉于无物?而且,仔细论起来,他不过是因玄祺而憎恶安兴公主与杨家,不过是因杨家野心勃勃引诱了家里那两个蠢物而愤慨。他与杨家,确实并没有甚么深仇大恨。毁去杨家对他而言,确实也没甚么益处。
若他是个有情之人,难免担忧他倒向杨家;若他是个无情之人,为了利益随时都会背叛。啧,无论如何思考,他确实处处令人怀疑——是真君子或是伪君子,在攸关成败生死的选择面前,似乎已经毫无意义。
然而,不等他开始辩解,李徽便拧眉道:“悦娘,我相信子献,而你只需相信我便足矣。”
“阿兄……”长宁公主还待再说,李徽便打断了她:“悦娘,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长宁公主沉吟片刻,这才颔首道:“我省得,这种话,我往后也不会再提。王郎君,我打从心底希望你确实永远值得阿兄如此信任。”
“贵主尽管放心。”王子献轻轻点头,垂下眼的时候,唇角不禁微微弯起来。便是天下间所有人都不信他又如何?只要玄祺信他,余心便足矣。
与此同时,在弘农郡公府的某间书房内,时任郡公的礼部尚书杨士敬,正在与他的爱子杨谦密谈:“既然他能博得国子监那群学官的赏识,可见也并非寻常之辈。若能为我们所用,自是再好不过。明笃,你做得极好,就该有这样的胸襟和气度,日后方能从容御下。”
在自己的父亲面前,杨谦并不似平常那般泰然自若,而是带着毫不掩饰的烦恼之态:“阿爷,此人心思极深,若只是如平常那般施恩,很难保证他完全为我们所用。且他家中情况复杂,想紧紧握住他的父母弟妹,徐徐以情动之……恐怕不容易。”
“呵,不能为我们所用,那便除掉就是,何须你用那么多心思?他不过是个尚未长成的少年郎,无依无靠,除掉他还不容易么?”杨士敬轻描淡写,“只不过,你一直都忧虑同辈中无人能襄助,师弟们也只有张念一人堪用,我才觉得或许也能用一用这王子献罢了。若他当真好用,便是舍去一个杨氏女又如何?杨氏女之子,再得杨氏女为妻,养出杨氏女之子——利益相交,情义相融,你觉得他还有其他选择?”
“……”杨谦默然不语。
杨士敬抚须微笑:“当然,还须得看看,他究竟值不值得咱们杨家嫁女。一切,都留待他中甲第状头后再说罢。”此刻他自得而又随意,完全不曾注意到,跟前的杨谦听见“甲第状头”四字之后,倏然攥紧的双拳。
☆、第一百二十章 捧而杀之
十一月初,由各州府解送的举子终于尽数抵达长安,并向尚书省吏部呈交公验、过所等文书,核定其省试资格。一时间,宫城附近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带着各地口音的官话,也仿佛随处皆可听闻。
大唐疆域何其广阔,共计将近三百六十州,每州解送的举子或寥寥数人或一二十余人不等。若是细算起来,每年有资格进入进士科省试者约千人左右,多者可至两千人。而最终能够登第者,却仅仅只有十来人或二十余人罢了——以“百中取一”来形容,亦丝毫不为过。
当然,除去进士科,尚有明经科、明法科、明算科等贡举科目,取士更多,入仕途也更容易。不过,也正因进士科极难脱颖而出,偶尔出一位甲第状头,便能够闻名天下。于是,更引得无数饱学之士年复一年应考,意欲一试成名。
只是,进士科贡举之试绝非仅凭才学便能通过,更需达官贵人的举荐,方能增添胜算。长安城的每一条大街小巷中,似乎都多了些四处奔忙的文人士子。他们为了自己的前程,几乎是广撒文贴,不断地前往那些三品服紫高官的府邸投递,或者试图寻门路接近宗室贵族。只有博得其中一人赏识,他们方能安下心来继续读书。
不知何时开始,一位名为王子献的国子监学生得到诸多达官贵人举荐的消息,渐渐地流传开来。据说,不仅国子监中诸多学官都替他说了好话,连礼部尚书杨士敬也特地向吏部考功员外郎递了帖子。此外,一众皇亲宗室——新安郡王、天水郡王、嗣越王,甚至于长宁公主都举荐了他。
何以此人得到如此众多达官贵人的青睐?他出身如何?来自何处?一时间,各种流言越发纷繁,传得沸沸扬扬。而这位此前在长安城内籍籍无名的王子献,也几乎成了人尽皆知之辈。
————————————————————————————————————————
李徽跽坐在角落中,有些漫不经心地听着周围的高谈阔论。他素来对这种仿佛炫耀才学一般的文会没有任何兴趣,觉得即使来了也不过是白白耗费时间罢了。只是,杜重风亲自来到濮王府给他送来了帖子,又暗示他此行必定不虚,实在勾起了他的好奇。而如今,文会不过刚开始,他
喜欢新安郡王见闻录请大家收藏:(m.bxwx8.cc),笔下文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