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他那熟悉的脚步声,陶小霜头也不回的问:“大圣,老杨头说这墙纸色彩不好,也太旧了,可我觉得还可以,你觉得呢?”在她看来,25号的墙纸褪色又染上了些许黄色后,已经不是银红色,而是浅棕色的了,而且也不是太旧嘛。
从第一眼起,孙齐圣就不喜欢这红不红黄不黄的颜色,他摇着头道:“我也觉得这颜色……有些奇怪。”
“这样”,陶小霜有些动摇了,她这才想起了孙齐圣对颜色的喜好,“我都忘了你一向喜欢白色……那就撕了,重新刷白漆吧。”
见她决定了,老杨头就喜得一拍巴掌,“还是孙大圣有眼光!既然定好了,那我和小杨树可就要走了——昨天出门前我就叫3个小子把大料给锯上了,我们这一回去就能开工了!”他说着就往外走。
孙齐圣就道:“吃了晚饭再走,我用车送你们。”
定下了家具,只是第一步。接着陶小霜和孙齐圣还得把公共墙壁重新砌过,维修地板和刷墙漆,算下来只有天花板的雕花白石膏不用两人费心了。
翌日,两人去找了曾经的老邻居张红旗,他可是区房修队的老工人,请张家人好好吃了一顿后,张红旗就建议两人干脆找刚从房修队退休的老工人维修房子——这些人经验丰富,而且时间充裕,白天晚上都能干活。
陶小霜和孙齐圣觉得有理,就托他找人。
一边等张红旗的消息,两人一边去找费家商量重砌公共墙壁的事。
费家是6口之家,户主叫费路,刚满35岁,和住12号楼下的何玉毕一样是轻工局的干部,他的老婆叫伍素兰,夫妻俩有一儿一女,大儿子费展11岁,二女儿费姚8岁,至于费路的母亲费阿婆则是这个家里年纪最大的成员。
对5号和6号之间要重新筑墙的事,费家夫妻的心里有些不乐意,但他俩没直说,却让费阿婆隔天来找了陶小霜,原来他们是觉得这新墙会比以前的木墙厚不少,这样的话,他家的居住面积会受损的。
真是精打细算呀!陶小霜听得直在心里面摇头。
不过就几平米的事,连和孙齐圣商量都不用,兜里有钱,陶小霜当场就答应了费阿婆:这墙砌得再厚也不占费家的面积。倒是费阿婆怕她和孙齐圣闹矛盾,出门前还好心的问她:“这事……你要不要问问小孙的意思!”
“费阿婆,我能做主的好伐!”
回了隔壁,费阿婆还直摇头,“这姑娘可不会过日子,唉,绣花枕头呀!”
作者有话要说: 陶小霜:费阿婆,墙很薄的,我都听到了好伐!
早更的一天,打滚要花花)o
第153章聚会
张红旗手脚麻利,隔天就找齐了6个愿意接活的老建筑工人,这6人里有2个泥水匠、2个砖瓦工和1个电工,还有一个姓王的老师傅,在退休前他是建筑队的小组长——有他在现场,陶小霜就不用一天到晚都守在25号,而更重要的是他居然还会修理木地板,这可是解了陶小霜和孙齐圣的燃眉之急了!
这6个老同志都是爽快人,陶小霜很快就和他们谈好了临时建筑小组的‘工资’——在不包饭食的前提下,6个人每天开工8个小时,作为小组长和木板修理工的王师傅日工资最高,每天是5块钱,其次是电工的3块5,然后是泥水匠的2块5,和砖瓦工的2块。
陶小霜把工资开得这么高,可是把王师傅6人的干劲给激励起来了,小组长王师傅当场拍板道:“小陶同志,你就看着吧——半个月内这25号准能焕然一新!”
虽然说好了不包饭食,但毕竟是让6个老同志在大夏天里做体力活,怕他们在屋里太闷热,陶小霜就每天早上去25号做上一大锅的酸梅汤,给王师傅等人备上,又把12号的电风扇搬了一个过去。她这样周到,临时建筑小组自然愿意卖力,有好几次陶小霜都发现他们开工不止8个小时。
于是,只花了5天时间,25号和26号之间的公共墙壁就砌好了,下一步就是撕掉墙纸,重新刷漆。
说是撕,其实哪里撕得下来,这墙纸能使上几十年的时间,当初涂刷的粘合剂就是那时最强力的化工胶水,要把它弄下来,靠手撕是不行的,得用铁铲子铲。光是这个活,就花了临时建筑小组半天的时间。
墙纸撕完了,然后就是个坑坑洼洼的墙面重上腻子,然后在平整好的腻子上才能刷漆。这时,就需要孙齐圣出力了,因为这时的油漆可是稀罕货,一生产出来就会被需要的工厂和单位拉走,所以在市面上很少有流通货,孙齐圣往油漆厂跑了两趟,才弄到了3大桶白漆。
照王师傅的说法,这漆最好刷3遍,这样以后才经用,所以刷漆又花了5天时间——每一次刷好,得干上一天才能再刷下一层。热天里刷油漆,那味道简直就是生化武器,陶小霜只是每天去查看一次进度,鼻子就被熏得很不舒服,可6个师傅还能闷在那屋里干活,陶小霜简直要竖大拇指了,她和孙齐圣商量后,决定等临时建筑小组解散的那一天给老师傅们包一个大红包——每人多发3天的工资。
很多事,你没亲手做过就永远不会知道有多麻烦,从无到有,安置好一个可以称为家的房子就是这样的麻烦事!
以往的7、8月份,陶小霜可以先睡个懒觉,再花上半天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看书、做丸药、逛街、看电影,听广播……而这一次她感觉自己比上班时还要忙,有太多的东西需要买,有太
喜欢票证年代的日常生活[空间]请大家收藏:(m.bxwx8.cc),笔下文学吧更新速度最快。